足球游戏最佳阵容-国外免费nba直播网站有哪些-nba新星-欧洲杯小组赛出线规则|www.315union.com

首页 >> 就業指導 >> 就業指南 >>2021年HR須知道的四大人才管理新假設
详细内容

2021年HR須知道的四大人才管理新假設

     01
      人才管理新假設一:人才選擇的是機會
      人才是不能脫離企業而單獨存在的,人才與企業是相互成就的。人才真正的價值一定是通過他所服務的企業來體現。所謂“良禽擇木而棲”。
      人才選擇的是機會。這里所說的機會有三層含義。
      1.成長的空間大不大
      從宏觀的產業發展史來看,判斷一個產業“沒落”與否的風向標就是行業的人才動向——流出還是流進?如果人才大批大批地流出,這個行業的前景自然就堪憂了。
      2.企業發展的目標與他有沒有關系
      真誠相信自己勾畫的愿景,并為之奮斗的企業家是能感染人的,但更重要的是,企業追求遠大使命必須能被人才真切地感受到。
      什么叫被人才真切地感受到?就是說,企業的使命必須轉化成系列的階段性目標,企業必須堅定不移為未來的目標配置資源。這些目標雖然有時顯得大膽,但基本上都能實現。
      這些目標的實現必須和人才有關系,一個個主要目標的實現對人才的鼓舞是很大的,所謂“蒸蒸日上,士氣如虹”。大家苦一點都覺得無所謂,因為有希望。千萬不能給人感覺企業發展與他無關,這是人才管理的大忌。
      企業發展必須和人才有關。比如,目標實現了,給他提供的舞臺更大,他有成就感、也能升官發財等等。有一些企業,做得比較精致,在行業內有地位,單純從指標來看,也是做得很不錯,但沒有激動人心的目標,大家士氣不高,企業很難取得突破性成長。
      為何呢?因為很難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。究其原因,主要就是這一點上出問題了——企業發展了,好像與人才關系不大。
      3.人才很關心他自己的機會,以及機會的邊際效益
      有什么樣的機會?如果借此機會做出了什么樣的成績,他將如何?這些規則必須盡可能清晰透明,并且事先約定。
      大凡是人才,他骨子里肯定是希望加盟一家卓越企業,或一起創造出一家卓越的企業。這個假設非常重要。真正的人才選擇的是企業、平臺,他主要思考的是在這個平臺上自己能不能發揮作用,創造價值,做成一點事情。所謂成就導向。當然,成就導向最終還是建立在物質激勵的基礎上,貢獻與回報要相稱。
      這里要強調一下,盡管進入數字時代,規模經濟不具有絕對性,只靠規模不一定能獲得競爭優勢了,但不代表做大規模不重要。追求必要的規模是競爭基礎。
      做大規模,做到頭部,既能集聚資源,又能抵抗一定風險。更為重要的是,只有做大,做到一定規模,才能給員工帶來成長空間。用大白話來說,平臺大了,位子多了,只要干得好,就有位子坐。也就是說,只有企業發展了,機會才會更多,上升通道也更多。這可能是理解機會牽引人才的關鍵。
      追求一定規模增長,使得組織有張力,引導大家努力面向市場,開疆拓土,打糧食,增長土壤肥力。如果企業不追求規模增長,實際是引導大家努力向內,各種“摩擦”肯定增多,“內耗”肯定增多,公司文化也不會好到哪里去,都是“閑”惹的禍。大家忙起來就沒有時間抱怨了。
      “機會牽引人才,人才牽引技術,技術牽引產品,產品帶來更大的機會!逼鋵嵾@個理念在1998年制訂的《華為基本法》里就明確提出過。理念不在乎新舊,關鍵要做到。
      02
      人才管理新假設二:
      “要么卓越,要么平庸”,人才的頭部效應
      知識經濟時代,知識成為創造財富的重要資源。知識本身沒有高低之分,不能說這種知識比另外一種知識高級,但掌握知識的人才卻有高低之別,并且兩極分化日趨明顯,在企業界甚至流傳著這些說法,“人才要么卓越,要么平庸,沒有中間的道路可走”“三個臭皮匠,頂不上一個諸葛亮了”。
      軟件產業有一個非正式統計數據:99%的好用軟件主要是5%的“牛人”編寫的!爸辈ж洝鳖I域也加劇了這種“頭部效應”,據說,2020年上半年,某位“網紅”直播帶貨量甚至抵得上一個義烏所有的直播帶貨銷量。
      行業的TOP級人才效應也很明顯。
      一個企業要想在某行業做的“一騎絕塵”,越來越取決于這個企業能有多少TOP級人才為你所用。
      大組織通過“壟斷”行業杰出人才來“碾壓”小組織。
      智能化的技術方向就是減少人的工作時間,哪些工作最耗費人的時間,就是技術創造價值的地方。反過來說,不能創造更大價值的工作就有可能被機器智能所替代。
      “要么卓越,要么平庸”的人才假設,將給人才學習成長、人才的管理策略,人才的激勵與約束帶來新的挑戰。比如,如何成為杰出人才?如何通過事業合伙人來“綁定”人才?激勵政策也要逐步優化匹配到“貢獻和回報相稱”。
      03
      人才管理新假設三:
      人才管理的“四化”原則
      1.人才管理營銷化——企業不是在招聘,而是出售“職位”及其發展前景
      進入數字時代,知識成為最為重要的經濟資源,企業對掌握知識的人才爭奪可以說是“白熱化”。從過去資本雇傭勞動,到現代的資本和知識雙輪驅動,人才管理所面臨的現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。人才管理的思路也要發生根本變化。
      從經典的企業理論來看,企業的根本是創造客戶。但知識經濟時代,企業創造客戶的同時,也要“創造”人,使人成長,使人成為“資本”去“增值”。正如豐田公司所說,造車先造人。中國的一些優秀企業,比如,華為、阿里、百度、騰訊、美的等企業也是產出人才的地方。
      數字時代的企業,必須從頂層上考慮,我們在人才市場出售的是“職位”,為此要有營銷思路。我們要深入研究人才市場上人才的特點和需求,“職位”的設計要符合“客戶”——人才的需求,并且找到人才市場在哪里,如何抵達客戶。
      現在很多企業幾乎是把校園招聘看做一個重大的“營銷活動”,也出現大多數企業把人才“忽悠”來了,又“流失”走了。這就好比產品質量出問題了,退貨了。
      這種情形就提醒我們,設計、運營企業的時候,把“職位”當成一種產品應該成為企業運作的底層邏輯,華為的核心價值觀提出了以客戶為中心,以奮斗者為中心有著深刻的道理。不能只把一個點(校園招聘)做好了,更要把人才的整個價值鏈都要做好。
      我們要做到人才管理營銷化,先要從觀念上做出改變。比如,過去講“招聘”,這個說法的背后還是以企業為中心,而現在是“找人”,企業要主動,圍繞人才轉,為鳳筑巢。老板是首席找人官。企業必須在人才“富集”的地方去找人。業內有些傳說,競爭對手樓下的咖啡館就是獵頭上班的地點。
      企業事先要把機會、成長和回報的規則說清楚。過去的思路是你先干事,干成了再說,F在的思路是先定后干,干到什么程度你就能獲得與之相稱的回報。人才要的是明白。
      但人是發展的,人的需求也會變化的,企業必須提供一個相對動態的“產品”與之匹配。對人才的唯一的要求是,必須創造價值做出貢獻。正如組織理論的先驅巴納德所說,只有實現組織目標,才能實現個人目標。
      數字時代更要求企業家的“忽悠”能力、講故事的能力,就是愿景驅動全體。面向未來,面對不確定,創業家必須學會用愿景來凝聚人、激勵人,檢討決策和方向。
     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。這是一種最高境界的營銷,學會“講故事”。據說這是人類最偉大的地方,也是人類能超越一般動物,戰勝困難的關鍵一點。老板及其愿景必須自帶“光環”,自帶“高能量”。
      2.人才管理場景化——把人才放到業務場景中,與任務結合起來動態調整
      最近筆者應邀參加了某個行業的人力資源論壇,會上一家知名企業的人力資源中心總經理分享到:傳統的任職資格、素質模型不太好用了,比較難落地,因為企業的業務變化太快,場景不同對其具體要求和內涵也不同。
     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現實代表性。
      從根本上講,人才管理能創造價值,其關鍵就是精準匹配。所謂匹配,指的是人與事、人與崗的匹配,也就是人才要與任務、目標等場景匹配起來,F在的市場、客戶、渠道、技術、競爭格局、政策等變化非?,企業必須快速調整迭代以期能適應變化。這就意味著決策必須建立在快速吸收和加工更多信息的基礎上。
      過去外部變化相對比較緩慢,把崗位作為一個合適的顆粒度來管理是行之有效的。但進入數字時代,變化進入加速度狀態,一定要把崗位放在一個時空當中來考慮,增加崗位的信息密度,也就是我們所說的“場景”,基于場景進行人才管理。
      ◆案例:基于業務場景的人才動態管理
      業務0—0.1的階段,即業務處于探索期,其關鍵在于人力資源的質量,而不在于數量。這時期的人才必須具有企業家精神,可能是組織中最為優秀的人才,并且得到驗證,是能干成事的,贏得了組織的信任。企業如果沒有這種人才的話,創始老板必須沖出來親自抓戰略新興業務。
      業務0.1—1階段,即業務處于打磨期,它是一種收斂狀態,逐步收窄聚焦,正在全面跑通這個業務。此時用的這類人才,必須具備組建團隊的能力。有時候攻堅克難;有時候扭虧為盈,提升隊伍士氣;有時候轉型升級;有時候就是守住“上甘嶺”…
      基于此,人才必須和具體場景匹配起來,人才成長必須以勝任基于未來場景的工作為目標,F在企業比較流行的“訓戰結合”就是模擬真實場景下的工作狀況,以賽代練。
      有一點必須強調,每個晉升的員工其實都面臨一個新視野,他看的世界肯定和沒有晉升前看的不一樣。如果他本人還是按照他能獲得晉升的“套路”工作,大概率上是不能很好地適應新工作,或大多數時候績效不彰。人才轉身計劃非常重要,專門針對一定級別的晉升人員,解決他們如何迅速適應新的場景下工作的問題。
      人才管理一定要把人才放到一個場景中去,與任務結合起來考慮,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。當然,這并不代表傳統任職資格、素質模型不重要,它們是基礎,但人才管理必須有所超越,讓人才和場景結合起來,進一步分層分類,這樣才有可能精準匹配。
      3.人才管理合伙化——數字時代的人才機制創新
      過去,大多數老板普遍接受的理念是這樣的——先干出業績再給報酬,并且強調“我不會虧待你”。員工也普遍有這個心理,相信老板不會虧待我的。所謂先有一流業績,然后才有一流機制,再用一流的機制驅動一流人才。
      因為外部環境相對確定,老板和員工對未來的預期比較一致“努力了業績肯定能搞好,大家的日子就好過了”。還有一個因素是,老板和員工是“熟人”圈子,同學朋友親戚。
      數字時代的邏輯順序變了,先有一流機制,然后吸引一流人才,創造一流業績,形成正向循環?偨Y一句話就是:機制在先或機制前置。就像是游戲之前先定好規則,并且規則要透明。因為時代的不確定性增加、變化的速度加快、老板和員工之間是來自“遠方的陌生人”。
      對于事業合伙人,企業界里現在有兩個誤區,一是把事業合伙人簡單等同于股權激勵、利益分配、資源整合等;二是把事業合伙人當“萬能神藥”,認為“一合就靈”。基于這兩種想去實現所謂的合伙制的,基本效果無望。
      事業合伙人機制是一個數字時代非常重要的機制創新。
      我們華夏基石談的事業合伙人,先有事業,然后才有合伙人。事業談不明白,建立合伙人目的就不清楚。合伙人只是一個機制,與人、事業有關系,只有機制并不能解決事業發展的問題。類比一下,給汽車加滿油車子不一定就能跑起來,影響車子行駛的不止是這一項。
      ◆鏈接:事業合伙人機制設計的六大原則
     。1)增量分享原則
      無增量不分享。必須把事業發展、業績增長與合伙人制有機融合在一起。從頂層上思考如何承載事業發展目標,這個目標落實下來的載體和形態是什么。所謂“向前看,往回推”。“向前看”就是目標牽引,“往回推”就是倒逼法。
      比如,三年要做到100億,往回分解到今年、明年和后年,每一年目標是多少。這個100億基于什么單元來承載,比如,是基于產品、區域還是客戶等來支撐的。能帶來增長的地方優先設計合伙人機制。
     。2)面向未來原則
      合伙人是面向未來,激勵未來,中長期導向的。而非簡單的股權分配。分配更多是分存量,指向過去,有點“秋后算賬”的味道。實現短期利益更適合用獎金等方式給予激勵。能給公司帶來長期價值的偏向于用股權期權激勵方式。
      (3)分層分類原則
      所謂分層分類,就是在哪里貢獻就在哪里獲益,有點“分灶吃飯”的意思,這也是一種貢獻和回報的相對精準匹配。避免大鍋飯、搭便車等現象。
      (4)動態調整原則
      這種機制驅動人才持續奮斗。很多公司一旦把股權分配到個人名下后,如果這種分配是“板結”的,可能就會造成股權獲得人的惰怠,變成一個坐車的人,或者低貢獻的人。
      如果這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的話,那么這個車就會越來越重,拉不動了。股權板結也會造成后來的人與先來的人之間的不公平,后來的人給先來的人打工。動態調整機制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,體現持續奮斗原則——一旦不做貢獻或少做貢獻了,股權比例就可能會被調整。
      (5)分利不分權原則
      這一點在實踐中很重要。一旦合伙人都以股東自居,凡事都要搞一個民主討論或投票表決,或者都要求有決策治理權,這對經營企業來說就是一個“災難”。
      企業實踐中,重大決策一般適合少數幾個人商量,領導班子一定要有一個“班長”,這個“班長”具有一定的權威性,道德上具有一定的制高點,身體力行,并非限于說教,可以服眾的。所謂分利不分權。利益分配與權力分配不對等。利益分配講究公平性,權力分配講究合法性。
     。6)適時退出原則
      合伙之前,先想好散伙。很多企業做合伙人制度的時候,沒有事先講清楚哪些情況下需要退出、如何退出,后續會帶來很大的麻煩。設計事業合伙人機制的時候,必須包含適時退出條款。
      總結而言,事業合伙人的識別和選擇是影響機制有效運轉的關鍵因素。
      04
      人才管理新假設之四:人才管理透明化
     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,組織與管理方式的變革正在上演。
      按照包政老師的理論,管理之所以產生,就是因為分工與組織一體化的需要。斯密認為財富創造是從分工開始的,有了分工才逐步有了管理,F在正好相反,先要想清楚組織一體化,再進行分工。
      知識員工最難的一點就是組織化,也就是協同起來創造客戶價值。他們每個人說到組織的時候都是頭頭是道,真等到用組織化要求他們的時候,他們往往追求“自由”,不愿意受組織的“束縛”。有一點“葉公好龍”的味道。簡言之,知識型人才是最難有效組織起來的。但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,朝著解決組織化這件最難的事情似乎前進了一大步。
      人才有效組織起來,就是激活個人創造力,然后把每個人的貢獻協同起來,聚焦到為客戶創造價值。數字時代的創富密碼是可衡量和放大化。如果每個人的貢獻都能“看得見”,然后基于貢獻分配報酬。大家需要討論就是透明規則。這個評價分配過程幾乎杜絕人為干擾。這可能是對人的最大激勵。
      字節跳動公司就是通過信息技術把員工工作軟件化了,每個崗位從哪些渠道獲取信息、獲取何種形式的信息,以及這個崗位需要向哪些輸出及以什么形式輸出,都是清晰的。這樣整個管理都比較透明,干好干壞基本上一目了然,甚至不需要上級來評判。
      你的命運你做主,無需“討好”上級,把你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即可。這離“Z時代人”(上世紀90年代中葉以至2010年前出生的人,即“95后”)的理想人生——簡單而彰顯自我,似乎更進一步了。
      數字時代,越來越多的企業對信息化投入越來越大,這也是適應趨勢的需要。未來哪個企業越能透明化管理,可能就越能吸引人才,對人才的激勵就越大。


技术支持: 藍壇網絡 | 管理登录